成都宫保鸡丁哪家好吃?
“宫保”二字的出处,历来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指清朝康熙年间,水陆杂陈的钦差大臣、大学士张英到贵州巡视,当地官员为了迎接他,特制了一道“烧羊肉”,结果张大人吃了赞不绝口,问其名字,答曰“宫保羊肉”。 “宫保”即皇宫的保镖。因古时只有皇帝和近亲才能穿彩色衣服,而太监并不属于近亲,所以不得穿着彩色,只准穿灰色衣着,由此又有了另一说。 清人李远晖在《椒园诗话》中说道:“内廷每至冬月,厨役供御火锅,用肥猪脯子做汁,加配料炒熟,谓之‘锅烧肉’,帝与王公大臣同食。此品后流传至民间,名曰‘宫保肉’” 不论是哪种说法,总之都说明一个事实 ——宫保鸡丁是宫廷菜肴。
当然,以上都只是传说而已,真实情况是怎样的,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道菜起源于川菜。 在四川饮食文化中,鸡丝和鸡肉的菜式比比皆是,比如白宰鸡、红油鸡丝、泡椒凤爪等等,但是要说到宫保鸡丁,却是近代才有的。 根据邓春源先生著的《锦城旧事》记载,宫保鸡丁始见于晚清光绪年间,由北京前门一家叫“德聚全”的馆子首创。当时店主人是个四川人,由于经营不善,屡遭失败,最后只好把目光盯到了朝廷上面来——他打听到皇上最疼爱的四公主下嫁了宗室伯彦纳尔苏,便想出了一道菜品献给二人。 果然,这一招见效,“德聚全”因此起死回生,生意红火起来。
至于这顿饭到底是不是真的如邓春源所说,皇帝与贵妃确有此事呢?我们无从得知。不过从时间上算,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左右,北京确实有一家叫做德聚全的饭庄,以卖酱肉及山东饺子著称,同时供应“全鸡、翅、腿、舌”等成品菜肴 至于它是不是最先做宫保鸡丁的,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因为就在十几年后,在北京的饭桌上下文出现了一种类似宫保鸡丁的菜肴——“花生仁拌鸡”,用料、做法都很相似。
其实仔细想想也能理解,既然“宫宝肉”起源于贵州,而“花生仁拌鸡”又是老北京传统菜肴,那么二者很可能在贵州时就有交集——也许是在安顺府,也许是镇宁州。无论如何,都可以证明一件事:宫保鸡丁最早出现的时间,起码不晚于晚清光绪十年前后。 后来,随着袁世凯称帝、段祺瑞当政,不少川菜厨师纷纷离开四川赴外地谋生;再加上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曾下令禁止粮食出口、严禁精米精面外运,使得成都粮荒严重。
为了寻求突破,当地餐饮业开始大胆创新,结合川菜传统技艺,陆续推出了不少迎合大众口味的新菜式。宫保鸡丁就是在此背景下,被炒制成一道风靡全国的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