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牛肉哪种好?
要说陕西的牛肉,首推泾阳和礼泉、兴平的。关中的农谚语说“咸阳的菜,泾阳的牛”泾阳养牛历史悠久,是古“豳”的发祥地之一,早在《诗经、豳风,七月》中,就有“三之日……九月载获,载玄其髦,我朱孔阳,为公子裳”,以及“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的记载,说明3000多年前这里以养牛、羊为主,并以牛羊的毛皮、肉奶为主要副食,牛是祭祀和“公子裳”的主要来源。在商周时期,这里的牛就是重要的赋贡之源。到了清朝,这里仍然是“牛羊成群”的自然牧场和畜牧区。
早在唐宋时期,这里生产的水牛肉、黄牛肉,就以数量多、质量优而著称,其中最著名的是水牛肉。泾阳水牛比耕田的黄牛个子小,毛呈黑色,皮下脂肪厚,肌肉发达,拉犁不如黄牛有力,只能作灌溉田间的低产动力。
泾阳的水牛肉,由于毛洞小,而且几乎无毛,肉质细嫩柔软,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过去以泾阳县城南乡为多,南边乡村几乎家家都养。因此,在县城小南门一带就有几家专门经营牛肉生意的商号,其中以王姓、赵姓为著名。王姓的“长盛永”,主要经营水牛肉,有王四妈(王姓商人的夫 人)带子推着独轮车,从家里将肉拿到县城各家羊肉铺去销售。羊肉铺大多叫"某某记"。由于王水牛的肉质好,味道鲜,价格又便宜,加上王四妈待人和气,服务态度好,所以,县城内所有羊肉铺都愿意经销它的牛肉。有的羊肉铺门前还挂有"王牛肉某某记专卖"之类的牌子。王长盛永生意一直通红,流传很久。另一位赵姓商人的牛肉,以黄牛肉著称,赵家的铺子就开在南门外,生意也非常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