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公交有哪些?
本人在广州生活了7年,对广州的公共交通还算比较熟悉。根据我的观察和经验,广州的公交车主要分为以下七类(只讨论常规线路的非定制公交线路): 普通线路车; 高档线路车(12路、509路、514路等); 夜班线路车(264路、519等); 高峰快线(28路、32路、33路等); 节假日专线车(301路、303路等); 跨市公交(广增、广州番禺客运站-佛山顺德客运站等); 还有几类现在比较少见的线路,例如社区巴士(华景新城-广联花园)、微巴(西场-康王南路)等等。。。
由于不同线路车的投资主体不同,运营成本差异很大,所以导致各个公司的车型采购策略很不一样,但是不论怎么采购,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因此我们在乘坐公交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些看上去很破旧的车仍然在运行,有的甚至连空调都没有,这些车通常都是一些低成本的线路,或者客流量不太大的线路,通过降低运输效率(排队进站、慢速行驶、停靠站时间长)来降低成本。
另一方面,由于广州的公交公司绝大多数都实行的是企业化的运作模式,也就是说他们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所以在满足基本市民公共交通出行需求的前提下,他们还会考虑如何获得更多利润,因此我们有时候能看到一些本来应该很正常的路段因为要“绕开”某段路面而多走了许多弯路,这种为了少修一条路而修一条“捷径”的路,其实就是在变相增加车辆的燃油消耗和保养费用,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可能最后的结果就是这部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多收你一块钱车费。当然对于企业来说,多收你一块钱也许损失一个客户,但是对于政府来说,如果全部客户都收他一块钱的话,就可能损失上亿元。。。
至2011年底,广州市(不含增城市和从化市)共有公交线路729条,线路长度14197.4公里(来回双程总和,下同),线路平均长度为19.47公里;全市有公交企业39家,职工总人数约6万人,投入公共汽电车运营车辆为总数1.6万多辆,其中空调及冷气车约7500辆;日均客运量达1062万人次,年客运总量超过38.0多亿人次;公交票价分为5个车型等级,每车次票价在1.0元至2.5元之间的一票制以及按里程计费。全市共有87个地铁站,551个公交换乘点。
2002年12月24日,广州地铁3号线动工。
2005年12月30日广州市开通了第一条高速BRT线路(珠江新城-西朗)。2010年,广州的公共汽电车客运站点总数1.4万个,实现站点500米覆盖率100%。至2012年底,广州BRT快速公交系统客流平均负荷强度达到高峰时段每公里12715人次,全天12小时21377人次,位居全球第一。 2016年1月,广州已建成BRT线路30条,高峰时共有500台公交车(其中有200台为BRT内部循环车)在BRT专线上行驶。据悉,今后BRT沿线常规公交线路将有116条,约占整个天河区公交服务网络的70%。
2005年9月1日,广州公交IC卡正式开始正式收费运营。至2012年,羊城通IC卡发行接近3000万张,并且成功拓展至香港、东莞、佛山、深圳、珠海五个地区,异地消费累计超过25亿笔。“羊城通”的发行量居全国第一。
2005年7月23日,广州市政府宣布,从今年下半年起,广州市所有新增和更新的公共汽车都要使用天然气燃料。2006年12月30日,广州市政府再次公布,广州市区5000余辆公共汽车将从2007年1月1日起全面推行公交天然气化。
2011年至今,广州市继续投入2500辆车更新车辆资源,其中2000辆作为支持BRT线路和夜班线、高峰加班线及郊区线路使用的高级配置车,500辆作为常规线路更新使用的中级配置车。新标准投放的公交车辆中,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有198辆,气电混合动力新能源车有612辆,天然气车有1552辆,传统柴油型低噪音低排放车型有138辆。公交新能源、清洁燃料车占新投放资源比例达到98.8%,进一步提升了公交车辆的环保性。2年内,广州市已陆续将1700余辆冷气车配置至郊区线、大站快线及夜班线、高峰加班线,优化这些线的乘车环境,进一步均衡了冷气车的配置和分布,让更多市民能乘坐到冷气车。同时,由于新车车辆均按照国家公交营运车辆最高排放标准采购,更加大大降低了公交车辆的排放尾气污染,使公交出行更环保、更健康。自实施新标准后,广州市内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提高到52%,日节约时间35万小时,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0吨。
2013年9月29日,广州市政府办公厅下发通告,自2013年10月15日至2014年1月15日,将限制外来籍客车在主城区行驶,期间为公交发展提供了契机。广州市交通部门表示,广州市将优化公交线路约150条,新开20条夜班公交,完善常规公交线网的布局;加密公交发班密度,重点增加早晚高峰期公交线路发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