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是什么节气?
“春打六九头”——惊蛰 每年公历3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45°时,为惊蛰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蛰是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雨水增多,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七九河开——春分" “仲春日方长,田间无霜雪” ——春分 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在公历每年的3月20~21日,太阳到达黄经0°,昼夜长短平均,春分日又名元正、岁始、始电。 春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已经升高至10℃以上。华北地区的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江南的油菜已经开始结实;而华南地区早籼稻更是进入了拔节孕穗期。此时天气寒冷消失,阳光明媚,正是踏青的好时候。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春雨惊春清谷天” —立春 谷雨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名字里面带“清”的节气。这个“清”字指的是花草树木的生机。谷雨的到来意味着冰消雪融,雨生百谷。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温度已经回升至0℃以上了,天地之间阳气升腾,草木萌发,自然界的冰雪渐渐融化。
立夏 小满 立 夏是夏季的开始,这个时候太阳到达黄经75°。立夏预示着繁华似锦,草木茂盛。所以古时人们会在立夏这天举行迎夏仪式,祭祀祖先。 小满则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这时候气温明显增高,降雨量增加,并且多南风,空气干燥。所以小满要注意防热防晒,多多补充水分和维生素。 芒种 夏至 芒种到来,水稻等喜水作物迎来旺盛生长的时期。此时空气湿度增大,雨量充沛。
长江中下游等地,自西向东会出现持续阴雨天气,易导致霉霉瘟疫等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因此要适当通风除湿,避免疾病传染。 小暑 大暑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和大暑节气期间,正是三伏天里的初伏,气温高,气压低,对流强烈。
除了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以外,还要小心强对流天气带来的狂风暴雨甚至冰雹! 处暑 白露 处暑节气表示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此时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逐渐拉大。白露时节,天气转凉,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细小的水滴,几乎天天都有降雨。南方地区降水进一步增加,常有暴雨出现。
秋分 寒露 秋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长度相等,气温降低。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
寒露是反映气候变化的节气之一。寒露的到来,意味秋季来临,冷空气活动开始频繁。气温下降明显,风沙增多。寒露过后,日照减少,气温渐降。
霜降 立冬 霜降标志着气候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霜降杀百草"说明此时气温变化剧烈,早晚温差大。
立冬则是冬季的开始。立冬后,白天越来越短,黑夜越来越长,降雨逐步减少。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降至0℃以下。 小雪 大雪 小雪节气由于天气逐渐转冷,北方地区开始出现降雪。大雪节气,雪往往下得更大、天数更多。小雪和大雪两个节气时段,处于冬至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
冬至一阳生,大雪节气期间往往白昼最短。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继续北移,白昼慢慢变长。 冬至 小寒 冬至是小寒的先行者。从冬至开始,白昼增长的速度加快。
小寒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是一派严冬景象。北方大部分地区开始结冰,而南方则是湿冷难熬。 大寒 立春 大寒是春季开始的标志。此时阳光和煦,天气冷冽。立春之后,虽然气温仍然走低,但依然有回暖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