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台如何预报天气预报?
首先,在预测的准确率方面,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也只能达到80%左右; 在时间维度上,能预测5~10天的短期天气预报、30天左右的中期天气预报和60天以上的长期天气预报。 气象学家通过建立大气运动模式(包括对流层、平流层等层间的相互作用)来模拟未来天气变化的可能性。这种模以需要大量的初始条件,并包含有数万个变量,而每一变量的取值都可能有好几种选择,计算量相当大,即使是现在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也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算出可能的解。
气象学家还会采用统计的方法,建立各种气候特征与天气现象的相关关系,从而对未知的信息作出一定程度的猜测。例如,他们可以通过已有的资料找出影响某特定地区阴雨天气的气候因子,再结合这些因子对该地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降雨概率进行估算。 但是无论如何先进的科技,预报天气预报都是基于“可能性”的基础之上, 气象部门所提供的所有数值均为概率性表述,而非精确的确定结果。这就像是在玩骰子游戏,虽然通过不断的练习能提高“抛出指定点数”的概率,但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绝对的“准确”。
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气象观测 我们的国家有世界上最多和密度最密的气象观测网,包括700多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00多个高空气象观测站以及气象雷达、自动气象站(包括机场、哨所、气象爱好者提供的部分)、气象卫星等,每时每刻都在收集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降水、云状云量等多种气象要素。各种观测手段获得的资料,都通过通讯网络传送到气象台。
数值计算 我国主要用JPSS谱模式和中尺度模式进行计算,JPSS模式提供东亚范围的40公里分辨率的数值天气预报产品,中尺度模式用来做江苏的15公里分辨率的具体预报。数值计算的结果和卫星、雷达等探测到的图像、曲线等气象资料一起,呈现在预报员面前的屏幕上。
制作预报 预报员根据丰富的预报经验和各种预报技术方法以及数值模式结果和各种气象资料综合分析比较,经过集体研讨,做出预报结论,之后由中央气象台统一制作成影视天气预报及文字信息,通过通讯系统发送到各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站和报社等媒体。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制作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在预报制作部门的指导下,根据影视气象学原理、电视节目制作的规律和要求,通过天气信息采集系统、计算机图文系统、播控系统等完成。这些节目制作好后,再向各播电视台发送。电视上的天气预报就是这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