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兹堡有没有地铁?
没有,但正在建设当中。 美国大多数大城市都不建地铁,因为土地私有且价格昂贵使政府几乎没有可能征收到建造地铁的土地;另外,美国的城市规划基本上是以汽车为主,因此也就不需要像中国一样借助地铁来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当然,现在不少大城市都出现了堵车的问题) 然而在美国有两个例外,一个是纽约,另一个就是匹兹堡。 作为工业革命的发祥地,匹兹堡有“钢铁之城”的称号,早在19世纪中期,这里的工厂就已经遍地了。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蒸汽机,因此工厂的排放量非常大,严重污染了附近的空气和水源。为了治理环境污染,人们开始试图控制工厂的排放,但由于排放总量太大,单单依靠工厂自身来减排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有人提出把工厂迁出市区,到远离市中心的地区去重新建设。这样不但能减轻对城市的污染,还能利用郊区地价便宜的优势降低生产成本。
不过,将工厂搬离市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在匹兹堡就有两大阻碍,一是当地的工会势力非常强大,工人阶级占据了这座城市人口的绝大多数(在当时,只要进了工厂大门,几乎就等于入了工会),任何涉及到工人的利益的事情都会受到极大的关注并且遇到极大的阻力。
二是这座城市的土地所有者也是以工人家庭居多,他们不愿意看到自家门口被工厂占据而成为脏兮兮的工业区。所以,虽然人们一直想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但却一直找不到两全其美的办法。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兵源不足,政府鼓励企业雇用大量女工,从而刺激了当地经济。与此同时,由于大批军队进驻,军费开支导致通胀不断上涨,劳动成本大幅度增加,高工资的诱惑使得工厂不得不搬到乡下。
到了60年代后期,整个城市已经看不到一个烟囱了,所谓的“钢铁之城”变成了一座优雅整洁的“玻璃之城”。 除了治理环境外,兴建地铁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能够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作为全美第六大城市,匹兹堡的交通压力并不比纽约小多少。每天数以千计的乘客都必须面对拥挤的公交车和漫长崎岖的步行路程。
为此,从2004年起,当地政府就开始尝试引入轻轨列车作为公共交通工具。然而,由于资金问题以及工程难度过大,这项计划始终无法实施。一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政府这才终于找到了融资的办法。同年11月,地铁建设动工仪式举行,这条连通东西部的地铁隧道由两艘大型掘进机从中切割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