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安什么街?
相传,八百年前蒙古族的元世祖忽必烈南下攻打南宋时,兵至潼关。
忽必烈见潼关至西安之间的道路是通途,可进兵长安,也可直抵宋朝的都城临安,就下令让兵士修一条“安而无战事”的道路,于是“安而无战”之路就成了“安”字的由来,而“而”字也成了“安”字的中间一字。
“无”字怎么成了“心”字呢?传说也很有趣。有一年秋天,忽必烈听说长安西边的咸阳等地五谷丰登,瓜果遍地,丰收在望。他想趁丰收季节把粮食收上来作军粮,于是为了显示元政权的浩荡皇恩,就下令把秋收、运输、屯粮及修路的事儿统统都办妥,让百姓过得无牵无挂、心满意足。
“无挂心”的意思成了“安”字下面的意思,“挂”字演变成了“心”字,久而久之,“安”字就成了今天的模样。
这一传说,道出了“安”字来历的情趣。其实,古“安”字并不是由这四个字合而成。“安”本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中“安”字就象一个人坐在椅子上。用现代的汉语拼音注音就是“anzuò”,也就是现在的“安坐”二字。
后来人们将“anzuò”二字合并为一个字“安”字,就成了今天的意思,表示安静、安心、无不安之事等意思。当然,古代造字人也绝不会想到这一表“安坐”意思的字,会在800年后与一个城的地名紧紧地联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