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纪念馆有哪些?
我去过并记忆深刻的,有中山纪念堂、辛亥革命纪念馆、农讲所(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烈士陵园和黄埔军校。 1.中山纪念堂。广州地标性建筑之一,原址是光绪皇帝赐给孙中山的行宫。建筑非常宏伟气派,值得参观。
2.辛亥革命纪念馆。位于番禺,复原了辛亥起义的遗址,还有各式的近代武器,生动地再现了当年武昌起义的场景。值得参观。
3.农讲所(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位于越秀区,原为清末两江总督张之洞创办的两湖书院,院里种植了两棵龙眼树。1924年在这里创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了一批农民运动干部。现在农讲所内展示了各个时期的文物,重现当年的氛围。
4.广州烈士陵园。陵园规模宏大,环境优美,是我去得最多的一个纪念馆。正门上有叶剑英元帅题字的“广州起义烈士纪念碑”,陵园中最壮观的是广州起义雕塑,雕塑上刻着“团结就是力量”;园内有碑林,记载了广州地区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的历史事件以及英烈事迹。陵园除了纪念意义外,也是户外运动的好地方,经常有徒步队伍在园内举行活动。 5.黄埔军校。分为南校区与北校区,建筑雄伟,绿树成荫。南校区以教学楼为中心,有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北校区建有大型操场和游泳池,还有纪念革命先烈的英雄雕塑。两校区都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史料,反映了黄埔军校的厚重历史和辉煌业绩。另外,黄埔军校附近还有海军司令部旧址及孙中山在广州时居住过的越秀楼。
广州革命遗址和纪念场馆的数量列全国前茅。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广州公社革命史迹、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等革命遗址和纪念场馆是传承革命传统的生动教材,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
辛亥革命纪念馆
广州辛亥革命纪念馆位于先烈中路98号(原中山大学南校区北门内),由旧广东省革命历史博物馆和孙中山纪念像(陵)组成。1999年12月对旧馆进行了全面重建。新馆于2001年10月辛亥革命90周年时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辛亥革命纪念馆占地面积2,4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是一座气势恢宏,具有浓郁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仿古园林式建筑。展馆内分设辛亥革命历史陈列和孙中山与广州两大基本陈列室,以大量的文物,翔实的资料,生动的场景,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地再现了辛亥革命的辉煌历史。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30多人。会议讨论通过《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正式确定实行国共合作的政策。1966年5月,在原中山西路56号、中共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处旧址建立了纪念馆并对外开放。1980年8月9日,该遗址被广州市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黄埔军校旧址
中国共产党为适应革命战争的需要,于1924年5月在广州黄埔长洲岛创立的一所军事学校。创建初期名为“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后曾先后更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和“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等,因校本部座落在广州黄埔,习惯上统称为“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初建时辖政治、训练、管理三部门和教导第一、二团,后来发展成为包括航校、兽医、平绥、炮科、化验、测绘等分校和总队在内的大型军事院校群。1924年11月,蒋介石接任军校校长后,逐步实行反共化,并制造“中山舰事件”,迫令共产党员退出军校,致使军校在国共合作时期实际存在不到两年时间。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军校随蒋介石集团迁往南京。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同盟会在广州筹划发动武装起义,总指挥为孙中山的得力助手黄兴,拟以广州作为革命的“定点”,再图发展。由于条件尚不成熟,起义曾两次被迫缓期。1911年4月27日再次发动,因清政府防范严密,起义军只攻入总督衙门外的两座小炮台,旋即转攻督署。因寡不敌众且武器不足,经过一昼夜战斗,终因弹尽粮绝而失败。黄兴率起义军突围后,潜往香港。72位起义者或死于街战,或被清军搜捕遇难。初只合葬70馀人,故称“七十二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