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河预报的天气预报准吗?

汲娅弦汲娅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作为一个在蛟河本地长大,目前在长春念书的学生,我对这个问题的感触太深刻了!我初中和高中都在蛟河一中上的学,对当地气候的感触太深了! 先说结论,个人感觉手机app上的天气软件都不太靠谱(除了中国气象网外),还是传统媒体和网站上的天气资讯更可信一点。但网上有的老哥说的也对,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也不能全信传统媒体的话……所以还是要自己好好观察和体会!

先来说说这些天气软件的问题出在哪吧——

1.不稳定。 我记得初一那年,当时微信刚刚推出公众号,我好奇添加了当地的一个微信公众号,每天都可以接收到当天的天气情况(当时还没有推送功能)。但是问题就是,第二天和第三天或者更久的天气状况都是错误的!经常是当天晴,它给你推送一个雨天的预告;前天多云它给你推一天晴天;甚至有时候会倒退,比如昨天晴它给推今天多云……总之非常不准!

2.不全面。 只准南方雪下得大,不准北方暖气来得早。只准沿海台风厉害,不准内陆洪水滔天。只准西方烈日当空,不准东方暴雨连连。 拿我自己举例子吧,我在去年10月中旬的时候回了一次老家,那个时候正好是东北最冷的时候,我记得那天晚上和我妈看电视,电视里正在播报新闻说沈阳出现了极端低温-8℃,而我妈妈十分自信地告诉我,明天早上你起来就能到冰柜里取冻饺子吃了!结果第二天早上我一醒来发现外面白茫茫的一片,下了大雪而且气温肯定低于-8℃……

后来我又回到学校,也就是长春,有一天夜里突然停电了,然后我听见窗外有人在大声喊“着火啦!!”我以为是学校的宿舍楼着火了呢赶忙下楼想跑出教学楼,结果跑了一半发现是隔壁宿舍楼的男生在瞎嚷嚷“我们楼着火了!!”……后来才知道是东北那特有的“暖气流”(不知道别的地区有没有,反正我是没见过),半夜莫名其妙地把自己烘出了汗……而这时候距离春节还有整整两个月的时间。 再说传统媒体,以我小时候的经历来看,传统媒体(指电视、广播)上的天气报道是非常准确的!我印象当中家里那边电视台和广播里的天气预报从来没错过,偶尔有误差也是前后差几天而已。

到了上大学这里,由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无处不在,很多年轻人第一次脱离了父母长辈对自己人生重要的影响范围,开始独立生活。他们对于网络上的信息和传统媒体的报道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判断。于是,一些新事物就开始出现了——“天气大师”“天气王”“天气女王”等层出不穷的软件开始充斥市场,而它们大多都打着人工智能的旗号,穿着高科技的外衣。然而我看了里面推荐的用户头像,清一色都是年轻漂亮的小姐姐……这不得不让我怀疑它们的可靠性。

苏昕垚苏昕垚优质答主

当然不准了,不过在人类如此文明发达的现代,气象科技也是日益的蓬勃,天气预报也是普遍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准确率。所谓“天有不测风云”,这句老话道出人们在过去对天气变化无常的一种无奈,因为那个时代人们对气象的认识和观测水平十分有限。如今,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现代,风云大变似乎也有规律可循,天气预测和预报越来越准确,气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以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实力与日俱增。“过去,我国天气预报只报到市级和区级,往往一市一报,缺乏针对性和精确性,随着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加强和不断完善,如今天气预报能精确到区县甚至乡镇级。”

“天有不测风云”这句话常常被用来形容事情出乎意料地发生了。然而随着科技进步,这种现象正在改观。如今,天气预报的时效越来越长,精确度也越来越高,天气预报“测不准”的现象正在被彻底改变。

专家表示,气象现代化建设是推动气象发展的有力引擎,气象现代化是气象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而气象现代化建设正逢其时,气象事业发展具有了天时、地利、人和,气象现代化建设大有希望,未来可期。未来几年,气象现代化将会有“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更加科学严密、预报预测水平大幅提升、观测系统更加先进、队伍素质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健全、气象服务更加普惠包容、开放合作不断扩展”这七大亮点。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