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气预报能预报多久?

尉橘花尉橘花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国目前的气象预测只能提前3-7天左右,因为影响天气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不确定性”,现在还不能够突破这个时间限制。 但世界上有很多国家都已经可以提前2周左右预报天气了,美国甚至能够提前10天(10 days in advance)! 那么他们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

实际上,他们并非直接通过观察现在的天气来推测未来天气变化,而是先做一堆复杂的数学分析,然后结合过去的气候数据做出大致的预测——用过去的方法来预测未来,这其实也是一种大数据的处理手段。 那如果未来某天这些国家也能像我国一样采集到足够多的实时气象数据(比如说每半小时采集一次)的话,是不是就可以提前更多天预报天气了呢?

其实也不是这样。比如说美国的超级计算机可以模拟出625个温度层结,每一层结代表一个大气层,通过把现在和过去的温度层结对比,再加上统计模型,就可以预测未来温度层结的趋势,进而反推出未来的天气状况。 但是这个模型需要大量的原始数据支持,一旦缺乏实时数据(比如说缺少最近的几个小时的数据),就不得不重新启动计算,当然也就没有办法预测更久远的未来了。

所以说,要想突破7天的预测年限,最根本的办法还是加大数据的实时采集力度、提高数据的更新频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气象学家们每天都在进行着极为复杂的大数据分析工作,但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尚不能构建出一套适用于全球各地区的统一预测模型,也就是说不同地区乃至同一地区的不同部分都会拥有自己的“个性化”预测模型。

这是由于大气环流的影响千差万异,很难用一套通用模型描述所有情况。 所以当你看到报纸或电视上报道某地明天有暴雨时,你大可不必当真,因为这个预报有可能是经过许多复杂过程得来的——或许当地确实下起了暴雨,但也可能只是因为离得不远的一块地方发生了龙卷风…… 而等你再往后面看时,你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原来半个小时前播报的这条消息已经失效了!

明子钧明子钧优质答主

通俗来讲,气象预报就是用今天的观测事实来推测未来时刻的天气状态,其间所依据的关系是大气演变的规律(如质量、动量、热量的守恒等)。

因此,预报的时效(有效期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混沌效应”的制约,初始误差会随时间的演变呈指数增长,一旦误差达到某个阈值,初始误差与大气真实状态相差差不多的时候,预报就不可信了。对于目前的数值预报模式,这个关键时期大约在10天左右。因此,目前的气象预报,短期预报可信度较高,中期预报尚可,超过10天的长期预报还很难准确做出。

天气预报时效的延长是气象学家梦寐以求的目标,除了发展新的数值模式外,近年来在集合预报和云分辨模式等方面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如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已在10公里分辨率模式下将500hPa高度场的预报时效延长到20天,这无疑给长期预报的改善注入了新的希望。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