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天气预报可靠吗?
这个问题我一定要答! 先放结论,绝对可靠的! 这几年在成都读书,对成都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就像自己家一样,所以很关心成都的天气(是不是暴露年龄了)。 从高中起就开始关注天气了,一开始就是看看未来15天或者30天的天气形势,然后挑一个最可能的天气出行。当然这样的策略肯定是最好的,但问题是谁能这么有计划性呢?于是我就开始观察,注意,是观察不是预测,因为任何有常识的人都能预测未来三天天气。具体方法就是观察某几天是否有连阴雨的情况出现,如果有的话就记下来,并参考历史数据找一找规律。举个例子: 比如2016年4月到5月一共出现了7天连阴雨天气过程(标记为A的阴天),再来看看之前一年的同期出现这种情况的次数(标记为B的阴天): 显然出现次数比往年明显偏多,而且这种天气出现在春季,正是需要播种的时候,这样就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为了减少损失,我只能取消当时所有的户外活动,改日再去。
到了暑假我又发现了一个神奇的现象,就是成都的暴雨大多发生在夜间,而且是连续几夜下雨,白天雨势减弱甚至停了。这给我带来了很多麻烦,比如半夜睡觉突然被暴雨惊醒了,想出去玩吧,雨太大不敢去,想出门买点东西吧,雨也太大了,怎么办?只能硬着头皮穿雨衣出去,还特么的是晚上…… 说了这么多似乎都没有提到具体的天气现象,那是因为我想说的是:我对成都市及周边地区天气的了解,已经足以让我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时机开展活动了。当然你问我准不准,我的答案当然是准的,但是只适用于成都市及附近地区,如果要去更远的地方,还是建议多查阅一下其他渠道的天
一般来说,人们总是习惯把天气预报与实际情况对照,尤其是一些对天气变化敏感的人,比如农民、外出办事或郊游的人等,如果预报与实际有出入,特别是较大出入时,就怀疑天气预报的准确性,这是人们在使用天气预报时的一种误区。
实际上,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报,是天气预报员通过对卫星云图、地面图以及高空天气图等进行分析会商后,对未来的天气变化作出的科学预测,它基本反映了一个区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趋势,预报中所指的降雨量,是指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累积降雨量,而不是该时段的降雨量。因此,天气预报是“趋势预报”。气象行业标准《短时临近天气业务规定》中把“短时预报”定义为0至12小时的预报,把小于等于2小时的预报称为“临近预报”。人们在使用天气预报时,应明确预报时效,科学理解和使用天气预报,不能把某一时段或局部地区降雨情况等同于整个区域该时段的降雨情况。例如:我市气象部门发布“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我市阴有大雨”的预报,不是指今天夜间或明天白天有大雨,也不是指从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每一时段都有雨,而是指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这个时段内有的区域大雨,有的区域中雨或小雨,也有可能部分区域没有雨,反映的是一个全市的降水情况。
人们对天气预报准确性产生怀疑的另一个误区就是对“准确率”这一概念理解不透,认为准确率应达到90%、95%甚至更高。实际上气象上所说的准确率是指“命中率”,即预报的区域范围内有降雨(或雨量达到哪个级别)的情况与实际出现的该区域有降雨(或雨量达到哪个级别)的情况相一致的概率。例如气象部门发布预报“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我市阴有小到中雨并伴有雷电”,而实际结果是我市东部出现了中雨、南部出现了小雨,西部和北部没有降雨,根据“有无降雨”这一状况,该预报的准确率达到了67%(有雨区域占整个区域的33.3%,且该区域所降雨量达到预报的中雨级别,而雨量没有达到所预报级别或所预报有雨但实际却没有出现降雨的区域也占33.3%)。如果再按照降水量将面积进行划分,准确率还要更低,所以准确率是一个科学指标,应由专业人员进行计算和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