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间捡漏?
“捡漏”这个词语对于各位买家来说一定不陌生,它就是指以更低的代价购买到更优质的商品。在拍卖过程中,“捡漏”的情况的确时有发生。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此类事件的发生呢?
首先,是受拍卖规则的影响。大多数的拍卖会都会设置起拍价格和成交价格。其中,起拍价格又被称为底价、保底价或者起始价。参加拍卖会的买受人对其所购买的物品会有一定的预期,而底价的存在使得这种预期变得可能。一旦有人出价高于底限,则直接导致拍卖会结束,此人得标;反之,如果无人出价或仅有少数人出价高于底价,则拍品流拍。在合理的预估范围内,设定较高的底价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所以,当拍品的实际成交价高于起拍价(也就是出现了“溢价”)时,我们就称该拍品被“捡漏”了。 其次,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的。有些拍品可能存在明显的瑕疵,但由于其信息的高度不对称性,在拍卖的过程中未必能得以体现。即使某些买受人出于对瑕疵的了解而放弃了竞买,也有可能会有一枚硬币幸运地落入法官的法槌之下,从而产生“捡漏”的结果。当然,这种情况下的“捡漏”往往是有限制的。
除了以上两点原因之外,影响“捡漏”结果的因素还有很多。例如,参与拍卖的人数相对较少也会使“捡漏”成为可能;相反,如果万人空巷,则必然会导致“捡漏”机会的丧失。拍卖的时间节点以及是否抢拍到心仪的拍品,与“捡漏”能否发生也存在一定的关联。
“捡漏”作为一种偶然的审美现象,往往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发生。在购买艺术品的过程中,我们不妨有所意识地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捡漏”机会——这或许比我们费尽心思想要“捡漏”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