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杭州叫什么?
“杭州”这个名字是宋代才开始使用的,宋太祖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在杭州置浙江西路道,“杭”字自此开始出现在官府文书里;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设两浙路,杭州为中路治所,此后一百多年里“杭州”“杭邑”的名字交替出现于各类文献中。直到南宋时,“杭州”才正式成为官方认定的称谓。(《吴越备史》) 之所以说南宋时才固定下来,是因为在此之前杭州还有一个官方名称——“临安”。
“临安”一名最早见于唐末钱镠封爵为吴越王之后,也就是唐朝灭亡后吴越国建立之时。当时吴越国都城设在临平(今余杭),所以称为“临安”。后来吴越王钱俶因奉表称臣,进贡珍宝,被宋太宗赐名“临安侯”。钱俶死后,谥号“文穆”,故又称“临安郡王”。北宋末年,高宗南渡即位,将京都从开封迁到临安,并在此修筑了行宫,以此作为临时首都。
因为京都有一个别称叫做“留守司”,而临安的行宫正好也由宦官监守,所以这一带又被通称“临安府”。至此,“临安”这一称呼正式成为官名称呼。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临安府”在南宋属于京师重地,但此时杭州城区范围比之唐代又有了很大扩展。
由于江水泛滥、淤泥堆积,唐宋之际钱塘江河口不断向北延伸,原来位于钱塘江古河滩上的临平区逐渐北移到了现在的武林区和上城区一带,而原城西北的西子湖也成为如今的中部城区。因此不少人认为,“西湖”一名也是从宋代开始叫起来的。(李萍. "杭州"地名研究[D]. 浙江大学,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