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结婚宴席吃什么?
这个我得好好说道一下,我吃过的婚庆酒席没有100也有80了(我是60后),从上世纪50年代到本世纪20年代,基本上每个年代有各个年代的菜式和讲究的。 先交代背景:
我出生在东北一个小镇上,那里以炖菜和烩菜闻名;父亲是一位军人,所以我家吃的肉基本上是猪肉和牛羊肉;70年代末我在沈阳当兵,那时战友结婚基本都吃饺子;80年代初我从部队来到广州,这时正好赶上粤菜崛起,广州酒家、陶陶居等老店重新开张,同时随着香港电影《粤菜师傅》的上映,粤菜的招牌越来越响;
同时这个时期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广州,使广州成为一座包容性很强的城市——任何菜肴在广州都能吃到,而且做得好吃。 所以我对“什么能上婚礼桌”这个问题很有发言权。 先说主食:大米饭和馒头是最常见的,有时也有糯米做的糍粑或者河粉、米粉(现在好像比较少见了); 上菜的规矩很大,先上来的是冷盘,然后热炒,再上一个汤,主菜根据菜肴的烹饪方式上,蒸、烤、煎、炸、炒、熘、炖最后上。上菜时厨师会手持托盘,用汤勺舀起菜肴,放在食客面前。
80年代后,随着海鲜大排档的兴起,有些婚宴也会上的菜中有一两个是海鲜,比如虾、蟹、蛤蜊等等。 要说这菜里有什么讲究的话,那就有得说了。首先菜的量要足,不能小气,因为毕竟是一桌子人吃饭;其次菜要新鲜,不能是隔夜的;再次要根据人数确定菜的数量,不能太少,太少显得主人小气,太多又浪费,一般来讲每道菜做够20个就差不多了。
最不讲究的便是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那时经济发达了,很多人结婚不愿意大摆宴席,就去酒店直接租一个大包厢,朋友两三桌,亲戚朋友三五桌,随礼钱也不多,也就两千块左右。在这之前,请的客人一般都发双数的红包,此后便变成了单数,因为双数的话,主人还得给回宾客。 至于吃得嘛……那时经济发展,人们腰包里的钞票多了,选择也就多了。喜欢中式的,有满汉全席、佛跳墙、宫保鸡丁;喜欢西式的,有牛排、三文鱼刺身;
总之不管中式还是西式,能享受到好的餐饮服务,已经是一件很奢侈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