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石井是在哪?
“广州石井”,这个名称已经消失了。今天要说的是它的前身——广裕茶场。 广裕茶场位于今广州市白云区石井街和潭村一带。因场部设在潭村,又称潭村茶场;又因经营红茶为主,与嘉应州(今梅州市)所产红茶齐名,被称为“嘉应潭”或“梅坳” (嘉应州的别称)。是广州地区最早的红茶产地之一,也是广东红茶的主要发源地。
1850年(道光三十年),祖籍福建的林则徐长子林聪彝在任云南盐法道期间,采用引种之法,使云南普洱茶享誉四海。但此时距英国入侵尚有十多年时间,而使英军退兵、印度摆脱殖民地困境的正是印度的茶叶。
林则徐次子林昌炽继承父业,于道光末年及咸丰初年在今日石井街范围开办广裕茶庄及其所属茶山和茶场,专事生产红茶。茶山种植茶树,茶场进行初制和精制,产品主要为供出口之用的散茶。当时从采青到成品需经数十道工序,极为考究。如晒青、晾青、摇青、杀青、揉捻、烘焙等,每一工序都有讲究,必须按照标准进行,否则品质不佳。 由于广东地处南方,属温带向热带过渡的海洋性气候,十分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再加上土壤深厚肥沃且富含矿物质,非常适宜制作优质红茶。自清中叶至民国年间,广东红茶叶兴盛一时,远销东南亚各国及欧美,有“一夫当关,万商来朝”之称。
1936 年,国民党政府在广州设立茶叶检查所,严禁产地私自采摘、加工销售茶叶,广裕茶庄的原料供应因此受到影响。抗战爆发后,因兵祸及日本严禁进口中国茶叶,国内绿茶及乌龙茶销路锐减,红茶成为唯一能够出口的茶类。但受产量及海外市场波动影响,红茶价格不断上涨。为争夺市场,英美两国竞相压价,以低标价竞购中国茶叶,引起行业动荡。为维持出口,国民政府采取限产、保价、扶植外销等措施,对红茶产业进行调整。
随着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复员还都南京,广州作为战后初期重要的茶叶集散地和加工产地得以重建。但好景不长,1949年后不久,国家计划经济体制开始确立,国有茶厂纷纷成立,实行统购统销的政策。个体茶农和茶商受到冲击,各地名优茶产区被并入国营茶厂,统一生产,统一收购。广裕茶庄因此而没落,其旧址于1973年被划作机场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