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标志谁好?
北京地铁的标识,由大写的英文“M”和汉字“地”组成一个整体。 M是英文“Metro”的首字母,表示“地铁”的意思。 “METRO”这个词最早出现于1900年的法国巴黎,当时巴黎在重修地铁系统,将旧的地铁售票厅全部撤除,改建为“METRO”车站。人们在这里购票乘车,“METRO”也由此成为一种地下的公共交通系统的名称。 在20世纪的中后期,“METRO”开始进入中国的汉语词汇中,不过当时还没有直接音译过来,而是意译为“地铁”或“地下铁路”。而“M”作为地铁的首写字母,也开始出现在报纸杂志以及宣传中。
到了1999年,北京修建了第一条地铁——地铁一号线,为了区别于其他交通工具的“M”,这条线路的“M”加粗并做了变色处理,成为了现在北京的地铁标识。 北京的地铁标识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每年春节都会更换一次,这也使它成为世界上唯一一年更换两次标志的地铁系统(另一次是7月1日)。每年的立春,也就是打春当天,北京地铁会换上“春季版”的标志,而到了立秋当天,则会换成“秋季版”的标志。 至于原因嘛,北京地铁的解释是,根据二十四节气来安排换标日,可以丰富地铁文化,增强市民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另外,每年气温回升到30摄氏度以上时,北京的雾霾天气才会逐渐好转,所以从立春日一直到立秋,被称之为“防霾战期”。而在冬季,由于空气干燥,污染程度又轻,才属于正常的气象环境。所以说,在这特殊的“防霾战期”里,地铁更换标志其实是在提醒市民预防雾霾、保护呼吸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