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为什么要建清真寺?
因为有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在重庆生活,需要进行礼拜等宗教活动,才修建了清真寺。
伊斯兰教传入重庆较晚,1910年前后,陆续有穆斯林来渝经商、行医、做工和教书,渐成居留之势。1915年,成立了“重庆同乡会”(后改名为“回教公会”)。1926年,在较场口租私房1间作聚会处。1927年,在南岸龙门浩石马架,购地并建房8间,始为伊斯兰教活动场所。1930年,正式定名为“清真寺”。1941年,修建了“沐浴室”。1949年,寺内仅有门面房8间,还有2所回族私塾和回族义冢1座。
1958年清真寺由重庆市人民政府接管。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重庆回族人口渐趋减少,1954年有169户601人,1963年有158户549人。1989年有常住和流动回族人口165户,800余人。1984年,清真寺被市政府确定为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1984至1986年间,清真寺进行了全面的维修、改建和扩建,新建了正殿、女殿、水房和宣礼塔以及大雄宝殿等,成为具有明清时代风格的伊斯兰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