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在哪?

柴洪钧柴洪钧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北京时间”其实是我国的标准时间,英文为Beijing Time。 1970年3月,我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大地基准台——西安基准台(现成为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同年4月,国务院批准建立全国天文测时系统和全国地球物理测距系统。自此以后,我国的计时开始实行“两套系统”“一个标准”,即采用国际标准UTC、参考世界时的方法,以原子钟为基础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地原点,把全国划为一个时区,并实行累计平太阳时零起点的方法,把北京时定为全国的统一时间起点。这就是“北京时间”的由来。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的计时基础理论研究与国际完全接轨,采用的是世界通用的1960年罗马尼亚世界时(UTRO)和格林威治标准时间(GMT)。但由于当时国际上的通信与交流主要依靠电信和邮政传达,存在延迟的问题,为此,1970年开始实施“同步电子计算机调度计划”SEDA,以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作为主控,在全国设立70个跟踪站,通过测量卫星轨道,实现对地球旋转和不规则潮汐的校正,最终计算出精确的当地时间。这个工作后来被称为“建标工程”,其成果大大提高了我国时间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人们对于精准时间的要求越来越高,“建标工程”已无法满足需求,我国开始建设一个新的现代化授时系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该系统通过将接收机置于悬浮状态下,直接观测导航卫星,排除大气干扰,提供高精度、可实时、广域分布的标准化时间信息,并实现与全球其它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和互操作。

区彤彤区彤彤优质答主

北京时间(Beijing Time),简称CCTV新闻联播时间,是中国大陆地区使用的时间标准,也是世界8个主要时间标准之一。以东经120度为基准。东经120度线横贯江苏、安徽、河南、湖北4省。1928年定都南京时,就曾有意在此基础上确立“中国标准时间”。后来几经周折,又由于日本侵略问题复杂化等原因而作罢 。

新中国成立后,有关部门再度提出了相关建议。周恩来总理经过亲自审定,于1949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时区的划分》中,将中国划分为5个时区,依次为:新疆时区,东五区;西藏时区,东六区;西南时区,东七区;中南时区,东八区;东北时区,东九区。当时的北京及上海,均为东八区范围。但是鉴于中国幅员辽阔,对时间问题向来实行从简处理的原则,因此5个时区在当时虽经确定,但并未执行。而中央政权所在地在北京,为了与国际接轨,国家计委、中央军委和中国科学院,于1953年,决定以东经120度为基准建立中国“统一的标准时间”,也称“北京时间”。

“北京时间”建立之初,主要用于科研、国防及国家天文台为国外提供资料之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地方台播报的仍是当地地方时。例如北京12点,外地(如上海等地)地方台播报的时间是12点50分……到了1954年,为了进一步增强中国大陆地区时间标准的统一,“北京时间”开始在全国地方台使用。

“北京时间”与英国、瑞典、法国、芬兰、匈牙利、爱尔兰、丹麦、德国、荷兰、波兰、瑞士、西班牙、苏联等1区及周边时区内各国一致。如与美国纽约(西五区)、法国巴黎(中时区)等大城市比较,则存在“西晚东早”的差异。如北京12点,美国纽约是前一天23点;法国巴黎是同日6点。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