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有北京同仁堂吗?
在百度地图里面输入“同仁堂”
出来下面这样 然后点开第二个地址,就是这家! 北京同仁堂(广州道地药材馆) 就在上下九步行街呀 在第十甫路(就是十甫名都旁边那条路)跟龙津西路的交叉口那里哦~ 可以坐公交去啦~ 坐109、110或者111路公交车到人民中路站下就可以了呢~
我昨天去了,还看到了人参和虫草呢。。。不过我没买嘿嘿。。。 我还好奇,广百附近那家同仁堂为什么关了门,结果搜索发现广州还有这么一家!真是个惊喜~ 这间店是2013年1月4号开业的。
我在网上搜到了这篇新闻链接: 报道说这家店投资7000多万,占地面积将近5000平米。
这间店比十甫名都那间要大很多,感觉装修档次也高些。进去的时候看到有人在买鹿茸。
我昨天(6.17)上午去的时候人比较少,应该说是很清闲吧,服务也比较一般。因为人少嘛,所以店员都是忙着整理药品,没什么时间接待我们这些顾客呢。
价格方面我觉得还是很合适的,毕竟这是北京同仁堂啊。如果价格太便宜我反而还会担心呢。最后祝楼主找到称心的药店^_^
北京同仁堂广州分号位于北京路374号,在北京路商圈内,是北京同仁堂药品的连锁分号,北京同仁堂已有347年历史,是我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创始人乐显扬。其主要店址设在北京大栅栏内,同仁堂生产经营的产品以炮制精致、品种齐全而著称,深的广大消费者的信赖,被列入首批“中华老字号”第一号。 相传清朝乾隆皇帝曾微服到京城各大药铺买药,并亲自为京城三大药铺的优质药品排名: “同仁堂的紫雪丹,马家店的人参再造丸,天济堂的回生丹”。 后来乾隆回宫时,不幸摔伤腿部,伤势惨重。
当太医用各种方法治疗都不能康复时,乾隆想到了当年买药时在同仁堂听到的说法而派人到同仁堂请来掌柜,让掌柜推荐良药。 同仁堂掌柜推荐了自己店里的人参再造丸,经过使用此药,乾隆的腿竟然完全康复。 后来,乾隆钦定的内药店就设在了同仁堂,同仁堂从此进入鼎盛时期。 清政府也规定了“紫雪丹御药房配制,其他人不得配制; 人参再造丸同仁堂配制; 回生丹天济堂配制”。
从此,“同仁堂的人参再造丸”的名声更盛,“紫雪丹御药房配制”的名声不如从前,后来御药房就渐渐衰落并最终消失,故后世一直传称“同仁堂大人参造小丸”。 同仁堂的鼎盛时期在同治、光绪年间,在当时同仁堂的分号就有13处。 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乐氏十三代孙乐达仁任大司乐。 同治和光绪年间,慈禧太后两次将同仁堂承包给宫廷大宦安德海主持经营,在这期间同仁堂产品质量下降、信誉扫地,后由于安德海失宠,同仁堂又归乐家经营,后乐家出资10万两白银才洗涮了恶名,但从此以后同仁堂开始走下坡路,分号只剩3处。 民国期间,乐家第15代子孙乐松生管理同仁堂期间,同仁堂再次崛起,分号一度达14处,职工达1000多人,后来由于军阀连年混战,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资金周转困难及抗战爆发又开始走下坡路,1954年,乐氏第十五代孙乐松生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将同仁堂北京及其各地分店3500多万财产全部实行公私合营,为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作出了贡献。 现在,北京同仁堂已经发展成为一家拥有中西药研发、种植、生产、分销和零售综合发展的国际化企业集团。
公司下设15家制药厂,两家商贸公司及零售药店840家,员工近17000名。 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于2000年、2002年在香港和上海成功上市,北京同仁堂集团已经成为拥有两家上市公司的现代企业集团。 公司年生产丸剂15000万丸、糖浆剂25000万瓶、安宫牛黄丸及原料100多万丸,在研药品百余种,产品远销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地区以及美、德、日、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 近年来,北京同仁堂集团按照“市场先导、科技推动、文化制胜、人才支持、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思想,以资本为纽带,形成了中西药并举,产业、商业、科研紧密结合的现代医药集团企业。
北京同仁堂集团在世界医药市场中正以强劲的态势前进。 为弘扬中华老字号的历史精华,北京同仁堂集团在北京市西城区兴建了同仁堂博物馆,收集、整理和保护了历代同仁堂人从事药业的文物,为中外游客提供了一个认识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