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黄浦军校在哪里?
1924年5月,著名的黄埔军校成立。这所军校是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 ,目的是培养国民革命军的新式军官。 黄埔军校成立后,设在广州东郊长洲岛上的粤海中学校舍被作为军校的本部。 后来,随着军校学员的增多,又建起了新的校舍。黄埔军校一共培养了38期学员,其中36期为陆军军官,2期为海军军官。
这些毕业生成为国民政府建立正规武装力量的基础。 据统计,从黄埔军校毕业并参加过北伐战争和省港大罢工的军官多达1700多人,他们在以后的抗日战争、建国初期的剿匪斗争和抗美援朝中都发挥重要作用,有的还成长为高级将领,如杜聿明、张灵甫等。 1950年,黄埔军校迁至台湾高雄。 1984年,台湾当局将黄埔军校迁至台北市万华区三民路2号原台湾大学校地,重新兴建校舍,定名为"复兴黄埔同学会"。
中国共产党创建于1921年7月,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从实际革命斗争,特别是军事斗争入手来解决武装斗争问题。1922年5月,陈独秀等中共领导人明确提出了党要“训练军队和军人”。党的第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都提出要掌握革命武装。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人民周刊》和《中国青年》等刊物,多次报道和组织发表关于军队和军事斗争的文章。党在领导早期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的实践中,十分注意加强工人、农民的军事训练。特别是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后,党先后组织了上海港务局工人纠察队,广东的农民自卫队、商团和中华女权幸振社女兵队等。随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这种工农武装逐渐发展成为工人纠察队、农民自卫军等革命武装。党还派了一批党员和革命青年到旧军队中进行改造旧军队的工作。
共产党人这些解决武装斗争的具体实践和实际经验的积累,为后来创办军事学校和直接领导北伐战争培养军事人才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广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著名的黄埔军校,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的。它在共产党人的直接参与和实际主持下于1924年5月在广东黄埔岛正式成立。
黄埔军校的创建得到了苏联政府的支持。1923年10月,孙中山应冯玉祥邀请北上,在途中到达天津后,曾给苏共(布)中央和苏联政府发了一封电报,介绍了自己北上的情况,并表示了希望得到苏联援助的意向。苏共(布)中央在1924年1月复电孙中山,表示“对我们的事业是如此亲切关心的人,得到我们的人民和政府的高度同情”是理所当然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于1924年春来到北京转达了苏共(布)和共产国际对于孙中山的问候。1924年春,苏俄政府派鲍罗廷作为政治顾问来到广州协助孙中山工作,促成了国共合作和国民党“--大”的召开,并积极协助孙中山从事创建陆军军官学校的准备工作。
为选择这次军事学校校长,孙中山费尽苦心,他曾先后物色过邓铿、蒋介石等。邓铿虽是孙中山十分信任的旧友,但因他与陈炯明有世谊之旧,为避免物议,未被录用。后来决定选用蒋介石时,还是有人担心蒋难当此任。孙中山则认为蒋介石“曾任军事教官,颇得军人信服。且在日本和俄国有过多年游历经历,知道俄国革命军队的训练方法和教育制度。”而且蒋还是陈炯明发动武装叛乱进攻广州时,冒着枪林弹雨,亲自护卫孙中山乘永丰舰突围脱险的“元勋”,遂于1924年1月21日破格任命他以中校军衔兼任陆军军官学校本校校长,并兼该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此后,他负责主持了筹建黄埔军校的全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