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几天为准确?

厉依采厉依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事实。目前的人类社会还没有掌握精确的预测天气的技术和能力。所谓‘几天的’、‘一周的’或是其他时间尺度的预报,都是基于现有的技术和能力对天气和气候进行统计和分析的结果。 这些技术包括大气科学的理论模型、数值模拟以及现代统计学等。

以美国NOAA国家海洋大气局为代表的许多科学家都尝试建立一套或数套可以预测未来天气的模型。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全球网格点再分析资料(RAP)与全球对流数值模拟(GCM)。 对这些模型所做出的预测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到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概率分布。

例如,对于未来15天(1个月)内的气象状况做出概率估计;或者,给出未来30天(2个月)内出现某种气象条件的可能性。然而,这种概率并不是描述某个具体事件发生的确定性条件——比如,某地在未来7天的平均气温上升到35℃并持续48小时的概率是多少呢?虽然可以用上面的方法来进行估算,但是这样的特定事件并没有明确的发生机理而难以得到完全确定的解。

在统计的基础上加上一定的主观判断,就可以形成比较准确的短期至中期(几个月)的天气气候预测。 但是,任何技术都有其限制性和应用范围。目前的技术力量还无法彻底了解控制地球气象变化的复杂机理,无论多么高级的数学模型、不论如何辛勤的工作,人类始终无法真正完全准确地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

所谓的‘几天’或‘几周’的时间尺度上的预测,只不过是人类目前所能做到的最接近准确的事情罢了。

司徒美娇司徒美娇优质答主

随着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在逐年提高。比如2013年全国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87%,最高、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为82%;暴雨、寒潮等重大天气过程的预报准确率也有了大幅提升,暴雨预报准确率近30年提高了15%,寒潮24小时预报准确率近30年提高了14%。

公众在接收天气预报时,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比如“预报要下暴雨,结果只下了一个毛毛雨”、“今天晴天,预报明天晴天,结果明天还是晴天”、“预报准确率那么高,为啥预报不准最近这次暴雨”等等。

的确,相比国外的天气预报准确性,我国的天气预报仍有不小差距。究其原因,这与我国天气气候的复杂性和气象科学技术的局限性有关: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象观测站点分布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观测数据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天气预报还有一定的空间去发展和完善。

虽然天气预报的准确性难以达到100%,但总体上还是可信的。一般来讲,3天以内的预报比较可信,一般可信度可达到90%;3天至5天的预报不太完全可信,可信度大概在50%至80%之间,并且预报的可信度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对冷空气活动的预报可信度较高,而对雨(雪)的预报往往不太准确。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