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霞时间是几点?
这个问题我也好奇过,做过一些小研究,与大家分享。 首先,我们得有个明确的观测对象——晚霞。晚霞,简称“霞”,这个概念太过宽泛了,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时间段,出现的“霞”大不一样。我们这里所说的霞指的是夏季午后或者傍晚在西方高空出现的那部分彩色的地平线。这种景观在古代诗歌中常常与夕阳联系在一起:“斜阳无厌,染就一林峰色”(宋·张孝祥《西江月》)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洲俱摇动。”(宋·苏轼《采桑子》)“千岩万壑不辞劳,化作深林暮色低。”(唐·韩愈《晚晴》) 这些景象都是指的同一东西——夏末初秋傍晚时出现在西方天空中的那轮红日其周边散射的光。由于这时的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所以又称为“落日余晖”或“夕阳西下”。
古人观察到这一现象是有时间的限制的——是在“晚晴”到“斜阳”之间,也就是在17点到19点这段时间里。超过了这个时间,夕阳西下的画面就不见了,天边只有一轮明月和高悬的中天星辰。关于这点,古书中有明确记载: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其来有早晚;上下迁次者,其去惟远近。日出而林霏开,然后见乎东方之云;云归而岩穴暝。然后隐乎西北之月。”“早霞露而朝烟敛,昏云归而斜阳坠。……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皆引自《梦溪笔谈》) 这与我们现在所掌握的气象学知识是吻合的。因为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又是大气层外唯一发光的物体。在它下方的大气层,受日月光照的影响非常小,几乎不存在光度强弱的变化。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金黄明亮的阳光;而当它落下山后,我们所看到的就是一片被夕阳染红的天空。至于中间这段时光,也就是下午六点钟左右,太阳光度开始逐渐减弱,这时如果天气晴朗,我们看到的就是从远方山头慢慢升起的初月,以及随着日落西山渐渐变暗的天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