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降雨预报是什么天气预报?

全雪倩全雪倩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气象学中,对“降水”这一概念的界定是: 由大气循环引起的水汽冷凝,生成水滴或冰晶的过程,称为降水(Precipitation)。 所以从气象学的角度讲,能够观测到的“降水平均日数”(平均100年一遇),其实是指降雨天气发生概率,而不是指一定出现降水的天数。 而一般意义上的“降水量”一词,在气象学中指的是“液相降水量”(Liquid Precipitation),定义为液态水的累计量,单位是mm。 用专业术语来讲,“液相降水量”的定义是: “在气象观测场地上空,从天空云顶向下垂直降落的所有液体在水滴直径≤2.56μm时的重量总和。” 这个定义中涉及到几个概念:“雨滴直径”、“液态水”和“重力加速度”等。 首先,要形成降雨,云中的小水滴必须要有足够的“上升运动”才能产生聚合,进而形成大小合适的雨滴。所以能够下落到地面的雨滴,其初始的形成过程都是一致的——从云中坠落的过程中,通过不断与周围的水汽分子结合而长大形成的。可以认为不同区域的雨滴直径是一个随机分布的变量。

其次,雨滴虽然是水分子的集合体,但是其中含有较多的大气化学成分,如硫酸根、无机氮等。这些成分不是天然存在雨水中,而是来自于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和其他固体颗粒,这些粒子在云内的吸附-解吸过程中逐渐积累到雨滴当中。雨水中的化学元素含量与地表土壤的化学组成有密切的关系。 最后,之所以强调“所有液体”,是因为气象观测场地通常只包含一个微气象观测站,只能监测站点附近的一小块区域。而降雨的形成和发展往往是具有一定“尺度”的,对于较大的雨滴来说,它们往往需要经历复杂的“路径”才能到达观测地点。观测到的雨滴大小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降雨的强度。 用“液相降水量”来计算可利用水资源固然没有错误,但是在描述瞬时性强降雨的情况下就未必合适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