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为什么能被预报?
首先,从科学的角度来讲是不太可能“绝对准确”的预测天气(气候)的。影响气象要素(气温、气压、湿度、风等)变化的因子太多了,来自地球内外部的干扰也存在不可预估性;并且气象要素的变化是连续的,而天气预报需要关注的是短期(比如几天内)的气象变化,这就使得天气预报具有了很大的模糊性和概率性。 但既然说“能够提前知道…的大致情况”,这就是有事实依据的——在一定的误差范围之内,且不考虑人为因素的影响,今天某个地方出现降水的概率是50%,明天这个地方降水概率就是70%,这种通过统计方法得到的结果其实是有科学根据的,也是人们日常经验的总结。
举个简单的例子,某台气象记录仪在24小时内记录了本地360个温度值,其中有80个低于0°C,200个高于0°C,那么计算得到的日平均气温就约有0.17°C,标准差约±0.66℃,若要求误差范围不超过±0.5°C,则错误概率不超过5%;若要求误差范围不超过±0.3°C,则错误概率不超过2%;... 当然,以上计算忽略了其它因素的干扰,实际上要复杂的多,但这仅仅是计算上的一种近似,并不能否认这种接近实际情况的可能性。